四川为什么要进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如何调整?

导语 最近,四川各地公布了行政区划调整的方案草案,不少人都有疑问,为何要进行大规模的行政区划调整?要如何调整?

  成都行政区划调整详情:

  >> 2019成都行政区划调整最新消息

  为什么要进行大规模的调整?

  看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先后开展了几次较大规模的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乡镇数量从1991年的10048个(含重庆市)减少到4610个空间布局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但是,乡镇现状与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新形势已经有些不太适应,呈现“数量多、规模小、密度大、实力弱”的突出特征。

  “数量多”

  我省乡镇数量居全国第一,相当于排名第二的河南省和第三的河北省的总和,也与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前3位的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乡镇数量之和相当。

  “规模小”

  我省乡镇平均人口1.8万人,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51.7%,人口最少的乡仅265人。全省乡镇平均面积106平方千米,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44.2%,面积最小的镇不到0.3平方千米。

  “密度大”

  全省平均每个县设置乡镇25个,全国为14个。全省每万平方千米设置乡镇95个,全国为41个。

  “实力弱”

  全省乡镇GDP平均8.8亿元,比第二位的河南省少10.8亿元;镇和街道的数量只占乡镇总数的55.7%,比全国平均水平71.6%低15.9个百分点,对经济发展的支点支撑作用不强。

  以往的弊端

  一是稀释了公共资源

  我省是全国乡镇一级财政投入总量最高的省份之一,但平均到每个乡镇则是全国最低;

  二是降低了服务效能

  由于乡镇数量多,人员编制有限,乡镇干部往往身兼数职,工作难以实现专业化、精细化、高效化;

  三是增加了运行成本

  乡镇人员工资和行政运行经费每人每年达20万元左右,但服务人口数量却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是制约了经济发展

  人口、土地、资金等要素难以集聚,经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五是影响了乡村治理

  一些乡镇开展社会管理和便民服务缺人员、无手段,乡村治理和服务水平不高。

  调整后的优势

  通过调整改革,乘势拉开城区、中心镇、特色产业园区等发展骨架,增强城镇聚集产业、承载人口、辐射带动区域发展能力,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通过改革,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让群众享受到更便利的交通出行、更优质的教育医疗服务,提高民生保障水平;通过改革,进一步理顺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健全农村基层治理机制,优化人、财、物资源配置,整体压减乡镇运行成本。

  如何调整?

  第一批为非贫困县(市、区)或现已脱贫摘帽的县(市、区),于2019年10月启动;

  第二批为现未脱贫摘帽的县(市、区),在脱贫摘帽后启动,半年内基本完成。“

  具体来讲,分为“确定方案”、 “组织实施”、 “巩固提升”三个阶段。

  “确定方案”阶段

  各县(市、区)党委、政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涉改乡镇人口数量、幅员面积;摸清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摸清财政收支、产业发展;摸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摸清社会风险隐患。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拟制改革实施方案并进行论证。扎实做好征求意见和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工作。按照进度安排,11月20日左右完成县级审核程序;11月25日前,完成市级审核程序;12月中旬前后,完成省政府对各地改革方案的批复。

   “组织实施”阶段

  改革实施方案经省政府批准后,立即组织实施。12月底前,各地完成涉改乡镇挂牌运行,配齐配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确保机构不停转、服务不中断。同时,及时做好债权债务和国有资产移交、行政区划代码、证照牌章变更等其他后续相关工作。

   “巩固提升”阶段

  开展对改革效果评估,根据评估意见进一步优化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涉改乡镇党的建设、行政权力运行、公共服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等制度机制。同时,梳理总结做法经验,提出整改措施。明年1月20日前,报省委、省政府。

 更多成都行政区划调整: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成都本地宝,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区划调整】即可查询四川及成都更多区县公布的区划调整方案!

关注更新
返回本地宝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反馈